中國改革開放70年,開拓了在我國歷史時間的新世界,也打開了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歷程上新的一頁。2019年十一國慶節前夜,省統計局發布了70年以來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貢獻。
農牧業&工業生產從“靠天吃飯”到變成“中國人糧庫”,關鍵工業生產產品產量進到全國性前例
中國改革開放前期,河南農業生產制造基本柔弱,糧食產量較低,“靠天吃飯”狀況顯著。
隨之農村改革的推進,全市谷物總產值從1949年的142.7億斤,到2006年攻克1000億斤后再次穩步增長,現階段全市谷物生產量平穩在1300億斤左右,2018年創下歷史時間新紀錄達1329.78億斤,是1949年的9.3倍。
河南省始終把農業生產做為一張皇牌、一整優點來培養,用全國性1/16的農用地生產制造了全國性1/10的谷物,歷年外調原糧及成品茶超出400億斤,保持了從缺糧強省到“中國人糧庫”的里程碑式變化。
一起,河南省由1個經濟落后的農牧業強省成才為興盛工業生產強省,工業生產經營規模居全國性第四位,中西部地區首位。全市已創建起較為詳細、特點獨特的智能化工業體系,關鍵工業生產產品產量進到全國性前例。
消費&收益消費做為經濟發展“壓艙石”功效不斷提高,城鎮職工薪水漲了180幾倍
全市商品流通企業經營規模不斷發展,消費對經濟發展的“穩定期”和“壓艙石”功效不斷提高。
2018年,全市社會發展日用品零售額攻克2萬億元,達20594.74億元,而1949年,全市消費開支僅20.42億元。
全市城鄉居民平均人均收入從1978年的315元提升到2018年的31874元,平均委托人提高12.2%,基礎與全國性平均環比增長;城區職工平均工資從1952年的347元提升到2018年的63174元,提高了180幾倍。
GDP&小康 到2020年,河南省基礎能夠與全國性同歩全方位完工全面小康社會
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在1949年僅20.88億元的基本上,于2010、2013、2016年老上2萬億、3萬億、4萬億3個新高度,2018年達4.8萬億。按可比價格測算,2018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是1949年的308.6倍,平均提高8.7%。
從2004年起,GDP持續15年位列全國性第四位,經濟發展強省影響力日益鞏固。
2018年,河南省全方位完工全面小康社會保持水平93.0%,按十八大會議至今GDP平均增長速度預測分析,到2020年基礎能夠與全國性同歩全方位完工全面小康社會。